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querynum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zhe456.com/inc/func.php on line 1413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database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zhe456.com/inc/func.php on line 1414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Stmt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zhe456.com/inc/func.php on line 1453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Sql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zhe456.com/inc/func.php on line 1454
00后女孩的学术罗曼史:冷门专业我“死了都要爱”_新闻中心_Bwin·必赢唯一官方网站-bwin必赢电子唯一官网

00后女孩的学术罗曼史:冷门专业我“死了都要爱”

栏目:新闻中心    来源:Bwin·必赢唯一官方网站    发布时间:2025-01-09

  “青花鱼”这一个名字,乍看让人发馋。作为日本最著名的食用鱼之一,它的真身却透着一股简笔画般的傻气——银灰的鱼身、呆板整齐的暗色花纹,常与同伴挤作一团的动线……但这种“看似无趣,实则美味”的反差感令曾心怡着迷。她将“青花鱼”选作自己的花名,甚至以它为笔名编写了一本科普图鉴书——《如何观察身边的花:有趣的花朵解剖图鉴》。这本书将于8月正式出版。

  “出书是我2024年最期待的事情!”这个年仅24岁的江西姑娘拥有一张娃娃脸,不久前刚被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录取为研究生,专业方向是环境教育。她有种浑然天成的幽默感,能把平常的事物讲得妙趣横生。在多个社交平台上,曾心怡颇具个人风格的自我介绍吸引了超过30万网友围观,大家纷纷为这个自称“对植物学死了都要爱”的00后姑娘留下“三连”。

  放眼望去,评论区全是被迫“搁浅”的儿时理想。“能做喜欢的事好羡慕,我以前也超喜欢植物学,后来却为就业选了其它……”很多人被曾心怡视频中那股抑制不住的那股热情感染,仿佛在她身上看到了另一种理想人生——一种直面热爱、不曾改辕易辙的“单选项”人生。

  《如何观察身边的花:有趣的花朵解剖图鉴》是曾心怡的第一本书,灵感源自本科校园。大一下半学期,就读于江西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的曾心怡注意到校园里的植物很丰富。“有个校园植物多样性的网站,江西农大是排在第二位的。”那时,大学中已经流行起为本校植物制作图鉴、撰写科普文章的课余实践,曾心怡看其他学校做得有声有色,便想为自己的母校也补上空白。

  她将这个想法分享给了一些同学,得到积极响应。大家迅速组成一个校内寻花小分队,没课的时候便在校内四处“闲逛”,寻找并拍摄藏在各种角落的神奇植物。

  “我的初衷很简单,就是觉得很好看,之前又没有这样的东西。”为了更好地拍摄植物,她还用省下的生活费和奖学金购买了一台5000多元的单反相机,几乎每天都背着书包、挂着相机,穿梭于树林花丛,像个“老植物学家”。

  见学生们热情高涨,有老师善意地提醒,这样的事情很难得到学校的经费支持,大概率做不下去。但曾心怡和小伙伴们没想那么多。他们通过一场“校园认植物大赛”认识了同校植物科学技术系的李波老师。李波得知曾心怡在做校园植物图鉴,觉得很有意义,还给她展示了上海辰山植物园葛斌杰老师制作的专业花卉解剖图。“第一次见到那种黑底的图片,做得很精细,当时我们几个人都被震撼到了!”

  在李波的支持下,曾心怡几乎把所有的空闲时间都投入在这本图鉴上。实操过程并不是特别容易,从找花、拍照、解剖、修图,到后期的查阅文献资料、整理文字说明,每做一朵花,曾心怡和小伙伴就要在其中投入近3个小时。但这个十几岁的女孩竟一点不觉得枯燥,硬是坚持了两年多,做了近100种花卉植物。

  遗憾的是,李波在曾心怡毕业那年去了其他学校任教,这本被寄予厚望的图鉴最终并没机会出版,三年多的心血只能被暂时搁置起来。

  “大四的时候我也没时间再做这个了,毕竟工作要紧、饭碗要紧。”曾心怡原本有望被保送至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所读研究生,却因一个名次之差痛失机会。“当时我的感觉是,植物学已确定进入一个分子化和交叉性的时代,而我本人更感兴趣的是博物学。”因此,曾心怡并未选择继续考研,转而投向职场。她最终来到杭州一家做自然科普教育的公司,成为一名面向市场、面向大众的“自然老师”。

  但花卉图鉴的事情一直萦绕在曾心怡脑中。2022年9月,她将那些耗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制成的花卉解剖图分享在自己的小红书账号下,意外收获了一众关注。“太美了!”很多网友在评论区发出这样的惊叹,也吸引来了出版社的编辑。

  一位来自化学工业出版社的图书编辑找到曾心怡,希望可以合作编纂一本花卉图鉴科普书。平时工作繁忙的曾心怡本来想打退堂鼓,她不确定时隔这么久,自己是不是还有精力和热情接下这个“大工程”,但同事们给了她莫大的鼓励。

  “赶鸭子上架。”曾心怡笑着说。在出版社编辑的指导下,曾心怡在杭州城市街道旁、公园里、草丛中,找出了100多种人们“身边的花卉”,重新进修了摄影、修图等技术,以更加精美的形式完成了这本图鉴的初稿。“编辑本来要我做80种,结果我做了100种,他们都收了。”

  真正做起来比曾心怡预想的快多了,从签约到交出成稿,她只投入了不到11个月的时间。在此过程中,这个姑娘甚至还“抽空”考了个研究生。

  用曾心怡自己的话说,考上研究生更像一个“意外”。2023年4月,她在网上冲浪时刷到一条微博——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环境教育专业接收考研调剂生。曾心怡一愣,“还有这种专业呀?”尽管还不了解这一个专业具体学什么,但她隐隐感觉,这是她热爱的事情。再一看,调剂分数线分,意味着竞争并不激烈。

  那粒曾被迫中断、沉睡好几年的植物学种子突然发了新芽。“这不就是我喜欢做的事情吗?博物学和科普的结合。”于是,曾心怡决定考研。她的有效备考时间实际上并不长,全身心投入复习大概只有三四个月。原本认为自身没戏了,但成绩出来后,却惊呆了所有人。

  曾心怡考了363分,连她妈妈都激动得哭了。结合发挥出色的复试,她以综合第一名的成绩被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生物与医药专业录取,方向为环境教育。复试结束后,曾心怡不等开学,就迫不及待来到了西双版纳植物园。

  “在这里我的幸福指数飙升!不到三天我就认识了100多种新的植物。”女孩高兴得两眼放光。

  “意外之喜”不是第一次降临。事实上,曾心怡从小就对植物很感兴趣,至今还记得自己看过的第一本专业启蒙书叫《植物的咒语》,她一直梦想着成为一名植物学家。高中时,她还专门上网查阅过“攻略”——“怎么样才可以成为一名植物学家”,网上说一定要读理科。于是,曾心怡便放弃了原本更加擅长的文科,决然投入理科的怀抱。“文科我能排到年级前30名,理科常年在班级倒数第一吊车尾。但没办法,就是喜欢。”

  高考发挥得自然不理想。填报志愿时,曾心怡还和父母爆发过一场激烈的对抗。一心想学农林类专业的曾心怡,被妈妈强制改报了专业。“她逼我改成经济学类,都是未来好考公务员的。”就连向来更支持女儿的爸爸也认为,相比农学,其他热门专业更加有助于女孩就业、更稳定。

  但曾心怡填报的所有志愿都没被录取,她滑档了。而调剂志愿中最好的选择,正是本省一所老牌农业类大学——江西农业大学。好巧不巧,曾心怡又被调剂到了她原本就最中意的专业——植物保护。兜兜转转一圈后,她还是来到了心中最向往的地方。

  回想这些经历,曾心怡感觉自己仿佛是植物学的“天选之人”。这种感觉最早可以追溯至她的童年。

  13岁之前,曾心怡和父母、弟弟住在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城郊处的一间老厂房,一家人以制作木质文具尺为生。由于距离学校较远,曾心怡儿时并没多少玩伴,放学回家便喜欢独自一个人坐在院子里,看看花草、动物。

  曾心怡的父亲天生喜欢摆弄花草。本来粗糙的厂房,硬是被他打理、修剪出了一片生机盎然的小花园。直到现在,曾心怡还对那片小花园中的植物如数家珍。

  “那个花坛是圆形的,正中央是我爸修剪出来的一棵蘑菇状大叶黄杨树,周围有月季、朱顶红、吊兰,还有金边瑞香;旁边有一个长条形的花坛,里面有桂花树、木槿、橡皮树,我都不知道我爸怎么搞来的,那个品种还蛮少见的;土壤中还有一些野生花卉,像紫茉莉、长春花、牵牛花之类的……直到现在,我都清楚记得每一种植物的名字。”

  夕阳西下,父亲手持一把巨大的园艺剪大刀阔斧修剪植物的背影,成了曾心怡童年时最深刻的记忆。在同龄人都对昆虫、小动物感到畏惧时,曾心怡已经很享受地观察起院内的蚂蚁、鸟类甚至癞蛤蟆了。

  现在回想,大概从那时起,植物学的种子就在曾心怡心底落地、发芽。观察、研究植物,也成了她重复上千次也不知疲倦的事情。“包括我弟弟都觉得这些事很无聊,在他眼中,花只分红的、蓝的、黄的,在我眼中,花千姿百态,研究它们是最有意思的事情。”这个00后姑娘腼腆地笑了。

  考研复试时,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主任杨永平问曾心怡,为什么选择环境教育这个方向。曾心怡回答说,植物生态类更偏纵向科研,需要针对某个课题深入挖掘,多数时候只涉及研究者与植物之间的关系。而曾心怡更感兴趣的是另一件事情——通过植物,将自己与他人联系起来,自然教育类专业是最对自己最合适的。

  她曾做过1年的自然科普教育全职工作。那时,曾心怡的日常工作就是带小朋友们认识大自然中的各种植物、动物。这份工作乍看与学术没有关联,实际上却锻炼出了曾心怡独特的科学叙述视角。

  “小孩子总是天马行空,这就逼迫你去琢磨如何抓住他们的兴趣点。如果你讲得不好,小孩就会跑开。”

  与小朋友相处的过程中,曾心怡也收获了很多灵感。有孩子在看到植物园中的介绍牌时,会将它形容为“植物的墓碑”。鬼马精灵的想象,常常令曾心怡惊叹不已。

  在与孩子交流时,老师们下意识做出的第一个动作就是“蹲下去”,曾心怡觉得用来形容科普的精神再合适不过。无论是自然教育、为读者做图鉴书,还是面向网友做植物科普视频,最重要的就是真诚。

  “要真正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他们的知识储备显然没有专业技术人员这么多,每次我在给圈外人介绍植物的时候就会想,他们听植物学的感觉就跟我高中怎么都学不好数学是一样的。每个人都有自己更容易理解的知识,也有不太容易理解的知识。所以每次科普,我都想象成给过去什么都不懂的自己又讲了一遍。”

  在社交平台上的爆火也基于这样的逻辑。视频发布前,曾心怡其实很忐忑,既怕视频无人问津,又怕遭遇“网暴”,她甚至做好了悄无声息退网的准备。弟弟的一句话扭转了她的心态。

  弟弟是个资深视频用户,他告诉姐姐:“互联网本质上就是一种分享精神。你只要是在真诚地分享,有什么好害怕的呢?”

  “发心”很重要,曾心怡想。她在视频中的所有表达都是心里话。“植物学是光”“我死了都要爱”……这些调皮的、略显夸张的话语,都是她对植物学的真情实感。她的人生,一直都在追求热爱、坚持热爱的路上。

  出乎意料的是,曾心怡的视频发出后,收获了很多认可和赞美。“网友们比我想象中包容很多。基本上没有人质疑我的出身、专业性等,大多是鼓励和支持。”显然,大家都对这个纯粹、有趣,充满松弛感的植物学“天选”女孩投去了最大的善意。还有很多人向曾心怡表达了“羡慕”。他们都曾热爱植物学,却因其冷门、不好就业选择了其他的职业方向。

  “但我其实根本不知道这是个冷门专业,没想过这个。冷和热跟我也没什么关系,再热门的专业,我不喜欢不适合,一样吃不上饭。左右都是吃不上饭,不如做自己最喜欢的,还快乐一点。”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只是出于传递信息的需要,并不代表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别的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若不希望被转载或者可以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MDPI 干货分享 作者身份、贡献者身份,傻傻分不清?这篇干货满满的科普贴教你辨别

  喝一瓶酒等于抽多少支烟?巧妙换算助力风险科普 BMC Public Healt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