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沃野春光里看农业发展“未来式”

栏目:公司资质    来源:Bwin·必赢唯一官方网站    发布时间:2025-04-30

  春为一岁首,农为百事先。春耕时节,田间有“耳目”、云端有“大脑”、地里有“医生”,我国农业生产正由全靠体力的“过去式”向凭借脑力“未来式”加速转变。在万物萌发、欣欣向荣的沃土中,科技为农业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注入了更多智慧力量。

  在湖北应城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大屏上跳动的数据实时显示着全市农田的土壤墒情、病虫害指数。农技人员根据系统生成的“体检报告”,为每个地块“量身定制”田管方案。

  视线移到室外,无人机在麦田上方来回穿梭。从“靠天吃饭”到“知天而作”,农业科学技术为春耕生产装上了“智慧大脑”。魏河村村民魏知青对此深有体会,“追肥返青的过程,以前靠人工,现在全程利用无人机实现精准投放,一个小时就能够实现100亩田的施肥作业,极大节约了人力成本,提高了效率。”

  “目前,已组织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依据数据形成的‘体检报告’为农作物‘把脉问诊’,全力保障夏季粮油丰收。”应城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目光沿地图北上,在山东省肥城市,小麦已进入返青期。种粮大户韩强站在田间掏出手机,轻触屏幕,田地里铺设滴灌带开始了水肥一体化作业。“种粮用手机,父辈们想都没想过。”韩强笑意盈盈。

  从过去父辈们的“会种地”,到现在新农人的“慧种地”,不变的是那块地,变化的是科技改变下的种植方式和效率。

  肥城市农业农村局负责的人介绍,此外,通过大力推进现代化农机新设备和智慧农业新技术的应用,利用巡田机器人自主采集田间气象、土壤墒情等数据,为现代化农业生产提供了数据支撑。

  当前,从华北平原到江南水乡,科技正重塑着农业的未来,田间地头的“数字革命”正在催生农业全产业链的蝶变。

  在黑龙江北大荒建三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5G基站覆盖的无人农场里,无人驾驶插秧机正按照北斗导航预设的轨迹精准作业;在广西南宁,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推出的“共享农机”平台,让农民像点外卖一样预约专业服务;在安徽合肥的“中国声谷”里,农业AI大模型“神农1.0”已能精准预测农作物产量,误差率不超过3%。

  科技聚集新要素,激发新动能。手机成了新农具,数据成了新农资,地上跑的大农机、天上飞的无人机,都成了农民种地好帮手。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我国农业科学技术进步贡献率提升至63.2%,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74%,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提供有力支撑。

  春潮涌动处,政策东风正劲。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以科学技术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强化农业科学技术和装备支撑,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韩文秀在前不久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要推进农业科学技术力量协同攻关,提升农业科学技术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加力攻克一批突破性品种等。同时,要推动实用、好用、管用的农业技术进村入户、落地生根,真正为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

  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强作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提出,今年将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强作的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全力发展银发经济。 “保守估计到2050年,银发经济将至少提供1亿个就业岗位,可见银发经济蕴含着巨大的机遇,将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动能。…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版权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